高松译文及注释

高松朗读

《高松》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高松高干云,众林安可到。
汤汤鸣寒溪,偃偃倚翠纛。
侧听心神醒,仰视目睛眊。
风雨天地动,一叶不欹倒。

岂同涧中萍,上下逐流潦。
岂同墙根槐,卷卷秋可扫。
凤凰引众禽,此木阴可焘。
君求百常柱,星日此可造。

般匠世有无,方钟野人好。

译文:
苍松高耸云中,众多树林无法相比。
潺潺寒溪鸣响,娇嫩的枝叶依靠着翠绿的旗帜。
侧耳倾听,心灵清醒;仰望天空,目光模糊。
风雨交加,天地动荡,却没有一片叶子倾斜。

怎能与涧中的浮萍相比,随波逐流无依无靠。
怎能与墙根的槐树相同,秋天卷卷黄叶可被扫落。
凤凰引领着众鸟,这棵树荫下可供乘凉。
君欲寻找百年常青之柱,星辰和阳光可以创造。

世间是否有像般若匠那样的技艺,方能打造出野人钟。

诗意和赏析:
《高松》这首诗以描绘高大的松树为主题,通过对松树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松树的敬佩之情。松树高耸入云,与其他树木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松树的威严和独立。诗中描述的汤汤鸣寒溪、偃偃倚翠纛等形象描写,更加突出了松树的娇嫩和高洁。

诗中用对比手法,将松树与涧中的浮萍、墙根的槐树作比较。松树矗立不倒,与浮萍随波逐流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松树坚韧不拔的品质。与槐树相比,松树的高大和气势更加突出,槐树的秋叶被扫落,而松树依然挺立。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凤凰引众禽的形象,表达了松树的庇荫可供众多生物栖息的意思。松树被视为稳定的象征,可以为君主提供支持和指引。最后两句以般若匠和野人钟作比喻,暗示了打造百年常青之柱所需要的技艺和努力。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松树高洁、坚韧品质的赞美,并通过对比和隐喻,呈现出松树作为君主象征的形象,具有崇高的诗意和哲理思考。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