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问月

山中问月朗读

为问长安月,谁教不相离。
昔随飞盖处,今照入山时。
借助秋怀旷,留连夜卧迟。
如归旧乡国,似对好亲知。
松下行为伴,溪头坐有期。
千岩将万壑,无处不相随。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山中问月译文及注释

《山中问月》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在山中问月,问长安的月亮,是谁让我们不分离。
从前我随着飞行的车马,现在月亮照耀进山中。
借助秋天的广阔心怀,我留连于夜晚的欢愉。
它像是回到了故乡,仿佛在对着亲近的人。
在松树下行走作伴,坐在溪边有个约定。
千山万壑,无论到哪里都会相随。

诗意:
《山中问月》这首诗词表达了白居易对月亮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想念之情。诗人远离长安城,置身于山中,仰望着明亮的月亮,心中涌起了思乡之情。他回顾过去,曾随着车马行驶过长安的大街小巷,而现在月亮的光芒照耀着他所在的山中。秋天的广阔心怀使他沉醉于夜晚的宁静和美好。他感觉自己就像回到了故乡,仿佛在与亲人亲友相对。他在山林中行走,松树为他作伴,坐在溪边,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无论身在何处,千山万壑,都伴随着他的心灵。

赏析:
《山中问月》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词的开头就将主题点明,诗人置身于山中,仰望着长安的月亮,提问谁让他们不分离。这种思乡之情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得以展现。诗人回顾过去的经历,以及与现在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变迁和生命的流转。他借助秋天的广阔心怀,沉浸于夜晚的美好,使自己仿佛回到了故乡,与亲友相对。松树和溪水的描写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寄托了对回归故乡的期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白居易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

山中问月读音参考

shān zhōng wèn yuè
山中问月

wèi wèn cháng ān yuè, shuí jiào bù xiāng lí.
为问长安月,谁教不相离。
xī suí fēi gài chù, jīn zhào rù shān shí.
昔随飞盖处,今照入山时。
jiè zhù qiū huái kuàng, liú lián yè wò chí.
借助秋怀旷,留连夜卧迟。
rú guī jiù xiāng guó, shì duì hǎo qīn zhī.
如归旧乡国,似对好亲知。
sōng xià xíng wéi bàn, xī tóu zuò yǒu qī.
松下行为伴,溪头坐有期。
qiān yán jiāng wàn hè, wú chǔ bù xiāng suí.
千岩将万壑,无处不相随。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文推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