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牡丹》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中文译文:
小槛徘徊日自斜,
只愁春尽委泥沙。
丹青欲写倾城色,
世上今无扬子华。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牡丹花的美丽与凋零,以及对逝去繁华的忧虑。诗人站在小槛前,看着太阳斜斜地西下,感叹春天即将结束,牡丹花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凋零。他感到忧愁的是,这美丽的花朵将会逐渐被岁月的沉淀所遗忘。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牡丹花的短暂而美丽的存在。诗人用"小槛徘徊"来形容自己在花前徘徊观赏的情景,太阳的倾斜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诗中的"委泥沙"形容春天的美丽将会被岁月的沉淀所掩埋。在诗的后两句中,苏轼表达了自己无法通过丹青绘画将牡丹的美丽尽情描绘出来,同时也隐喻了无法复制扬子江畔牡丹花的绝世之美。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苏轼抒发了对繁华逝去的忧虑和对美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意境深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光阴流转的思考。它通过描绘牡丹花的短暂美丽,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不可逆转。诗中的扬子华指的是扬州牡丹,因其绝世之美而闻名于世。诗人用这样一个形象来表达自己对逝去繁华的忧虑和对美的追求的无尽向往。
这首诗以简约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美和时光的思考,同时也传达了对逝去繁华的忧虑和对美的追求的向往。它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人生哲理的体悟,使人在欣赏中产生思考和共鸣。
mǔ dān
牡丹
xiǎo kǎn pái huái rì zì xié, zhǐ chóu chūn jǐn wěi ní shā.
小槛徘徊日自斜,只愁春尽委泥沙。
dān qīng yù xiě qīng chéng sè, shì shàng jīn wú yáng zi huá.
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扬子华。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