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闺怨

空闺怨朗读

寒月沈沈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闺怨
相关诗文:

空闺怨译文及注释

《空闺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寒月沈沈洞房静,
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灯底裁缝剪刀冷。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空闺中的女子的怨思之情。她身处洞房,寒冷的月光映照着寂静的房间。帘外的梧桐树投下模糊的影子。作者以此来表达女子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接着,描写了秋霜即将降临的迹象,女子敏锐地感知到这个迹象,意味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临近。最后一句描述了灯底下裁缝剪刀的冷寂,进一步突出了女子心境的冷落和寂寞。

赏析:
《空闺怨》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描写,表达了一种寂寞而忧伤的情感。诗中的意象构建了一幅凄美的画面,揭示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寒冷的月光、洞房的安静、梧桐树的影子,以及秋霜逼近的迹象,都为诗中的主题增添了凄凉的色彩。女子的处境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她被困在空荡的闺房中,孤独而无助。最后一句描写的剪刀冷寂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内心的寂寞和冷漠。整首诗以简单而精确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女子的怨思和对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词的韵律平缓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独特的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写,他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充满寂寞和忧伤的氛围。《空闺怨》展示了唐代女子的困境和内心的矛盾,也反映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思考。这首诗词在唐代诗歌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被广泛赏析和传诵。

空闺怨读音参考

kōng guī yuàn
空闺怨

hán yuè shěn shěn dòng fáng jìng, zhēn zhū lián wài wú tóng yǐng.
寒月沈沈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qiū shuāng yù xià shǒu xiān zhī, dēng dǐ cái féng jiǎn dāo lěng.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文推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