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

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朗读

会稽迎太守,舟屋画粉雘。
前舟载图书,後舟载女乐。
月出镜湖心,长笛使孤作。
还见渔者来,曾令李謩愕。
吹裂比竹管,士果不可度。
二分学宫装,艳色斗京洛。
尝闻有西子,菡萏不相若。
得郡考故迹,精绝古所怍。
慎莫为俗牵,乘闲数斟酌。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太守图书长笛渔者
相关诗文:

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译文及注释

《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会稽迎太守,舟屋画粉雘。
前舟载图书,后舟载女乐。
月出镜湖心,长笛使孤作。
还见渔者来,曾令李谟愕。
吹裂比竹管,士果不可度。
二分学宫装,艳色斗京洛。
尝闻有西子,菡萏不相若。
得郡考故迹,精绝古所怍。
慎莫为俗牵,乘闲数斟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送别刁景纯学士前往越州的场景。诗人描述了会稽迎接太守的盛况,船上装载着图书和女乐,月亮升起照在湖心的镜面上,长笛声使人感到孤寂。渔民们也来到船边,他们的出现让李谟感到惊讶。吹奏乐器时,竹管都被吹裂,这表明士人的才华难以衡量。学宫被分成两部分,装饰华丽,美丽的女子与京洛的艳色相争。诗人曾听说过西子的美丽,但与菡萏相比,她并不相似。诗人在越州得到了郡考的古迹,感叹其精绝和古老。他告诫自己不要被俗世所牵扯,应该抓住闲暇时光,多加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场景,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船上装载的图书和女乐、月亮和湖心的镜面、菡萏和西子等,以突出诗人对美和才华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渔民的出现和竹管的吹裂,表达了士人的才华难以被世人理解和衡量的意境。最后,诗人告诫自己要远离俗世的纷扰,抓住闲暇时光,多加思考。整首诗词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读音参考

sòng diāo jǐng chún xué shì fù yuè zhōu
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

kuài jī yíng tài shǒu, zhōu wū huà fěn wò.
会稽迎太守,舟屋画粉雘。
qián zhōu zài tú shū, hòu zhōu zài nǚ lè.
前舟载图书,後舟载女乐。
yuè chū jìng hú xīn, cháng dí shǐ gū zuò.
月出镜湖心,长笛使孤作。
hái jiàn yú zhě lái, céng lìng lǐ mò è.
还见渔者来,曾令李謩愕。
chuī liè bǐ zhú guǎn, shì guǒ bù kě dù.
吹裂比竹管,士果不可度。
èr fēn xué gōng zhuāng, yàn sè dòu jīng luò.
二分学宫装,艳色斗京洛。
cháng wén yǒu xī zǐ, hàn dàn bù xiāng ruò.
尝闻有西子,菡萏不相若。
dé jùn kǎo gù jī, jīng jué gǔ suǒ zuò.
得郡考故迹,精绝古所怍。
shèn mò wèi sú qiān, chéng xián shù zhēn zhuó.
慎莫为俗牵,乘闲数斟酌。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诗文推荐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

东方有野父,禳田一豚蹄。复操一盂酒,祝谷满吾栖。百金请救兵,所欲奢所齎。彼何滑稽生,仰天独笑齐。

朔云生晚雨,腊霰集狂风。不数花多出,安知天更工。漫阶夜已积,万物晓初蒙。谁忆新丰酒,乘驴灞水东。

主人有十客,共食一鼎珍。一客不得食,覆鼎伤众宾。虽云九客沮,未足一客嗔。古有弑君者,羊羹为不均。莫以天下士,而比首阳人。

苦楝树,青鹁鸪。啄盐土,鸣呜呜。老鸦衔茶子,争噪落岭隅。不觉茶满山,渔利入江湖。盐由鹁鸪起,茶由老鸦趋。诱以触禁网,二鸟谁与诛。东家月吐明,西家犬争吠...

似畏群芳妒,先春发故林。曾无莺蝶恋,空被雪霜侵。不道东风远,应悲上苑深。南枝已零落,羌笛寄余音。

西方有鸟鼠,生死同穴居。物理固不测,孰言飞走殊。雄雌岂相匹,饮啄岂相须。一为枝上鸣,一为莽下趋。苟合而异向,世道当何如。

江南腊月前溪上,照水野梅多少株。艳薄自将同鹄羽,粉寒曾不逐蜂须。桃根有妹犹含冻,杏树为邻尚带枯。楚客且休吹玉笛,清香飘尽更应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