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边人

吊边人朗读

杀声沈后野风悲,汉月高时望不归。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杀声白骨家人寒衣
相关诗文:

吊边人译文及注释

《吊边人》是唐代诗人沈彬创作的一首诗。诗人通过描绘边地边人的悲壮命运,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首先以杀声、野风等冷酷与凄凉的景象作为背景,突出了边地战争的残酷和边人的悲苦命运。接着,诗人描绘了月高时分,表现了边人望眼欲穿的渴望和无尽的归乡之情。然而,冷酷无情的战场已经夺去了边人的生命,只留下他们的白骨枯草,家人寄出的寒衣也无法使他们回到家乡。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惜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杀声和野风等景象烘托出边地战乱的残酷,月高时分突出了边人望归的渴望,白骨和寒衣则象征了边人的牺牲和家人的深情。通过对生死、战争和亲情的描绘,诗人让人感受到了边人们的苦难和家人们的哀思,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杀声沉后野风悲,战火退后的边地上风声哀鸣。
汉月高时望不归,当夜月圆之际,期盼的归乡只能空白。
白骨已枯沙上草,边人的尸骨已经多年远离家园,只有草木寂寞地覆盖着。
家人犹自寄寒衣,边人的家人们依然寄去寒冷的衣物,
却无法温暖他们的冰冷身躯和寒冷心灵。

综上所述,沈彬的《吊边人》是一首描写边地战争和边人命运的诗。诗人通过冷酷的景象和深情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诗词充满了悲壮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对边人们的痛惜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通过对生死、战争和亲情的描绘,诗人唤起了读者对战争残酷性和人与人间的深情的思考。

吊边人读音参考

diào biān rén
吊边人

shā shēng shěn hòu yě fēng bēi, hàn yuè gāo shí wàng bù guī.
杀声沈后野风悲,汉月高时望不归。
bái gǔ yǐ kū shā shàng cǎo, jiā rén yóu zì jì hán yī.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沈彬

[约公元八五三年至九五七年间在世]字子文,(五代诗话作子美。此从唐才子传)筠州高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宣宗大中七年至周世宗显德四年间在世,年约九十岁左右。少孤,苦学。应举不策。乾符中,(公元八七七年左右)南游湖、湘,隐云阳山数年。又游岭表,约二十年,始还吴中。与僧虚中、齐己为诗友。时南唐李升镇金陵,旁罗俊逸儒宿。彬应辟,知升欲取杨氏,因献画山水诗云:“须知笔力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顿难”。升大喜,授秘书郎。保大中,以吏部侍郎致仕。归,徙居宜春。时年八十余。李璟以旧恩召见,赐粟帛官其子。彬著有诗集一卷,《唐才...

沈彬诗文推荐

欲为皇王服远戎,万人金甲鼓鼙中。阵云暗塞三边黑,兵血愁天一片红。半夜翻营旗搅月,深秋防戍剑磨风。谤书未及明君爇,卧骨将军已殁功。苦战沙间卧箭痕,戍楼闲...

王气生秦四百年,晋元东渡浪花船。正惭海内皆涂地,来保江南一片天。古树著行临远岸,暮山相亚出微烟。千征万战英雄尽,落日牛羊食野田。暮潮声落草光沉,贾客来...

□□□□□□□,□□□□□□□。玉殿大开从客入,金桃烂熟没人偷。凤惊宝扇频翻翅,龙惧金鞭不转头。□□□□□□□,□□□□□□□。

岸柳萧疏野荻秋,都门行客莫回头。一条灞水清如剑,不为离人割断愁。

曾应大中天子举,四朝风月鬓萧疏。不随世祖重携剑,却为文皇再读书。十载战尘销旧业,满城春雨坏贫居。一枝何事于君借,仙桂年年幸有馀。

仙桂曾攀第一枝,薄游湘水阻佳期。皋桥已失齐眉愿,萧寺行逢落发师。废苑露寒兰寂寞,丹山云断凤参差。闻公已有平生约,谢绝女萝依兔丝。

欲为皇王服远戎,万人金甲鼓鼙中。阵云黯塞三边黑,兵血愁天一片红。半夜翻营旗搅月,深秋防戍剑磨风。谤书未及明君爇,卧骨将军已殁功。苦战沙门卧箭痕,戍楼闲...

眼穿林罅见郴州,井里交连侧局楸。味道不来闲处坐,劳生更欲几时休。苏仙宅古烟霞老,义帝坟荒草木愁。千古是非无处问,夕阳西去水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