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梅令·疏疏雪片

玉梅令·疏疏雪片朗读

疏疏雪片。
散入溪南苑。
春寒锁、旧家亭馆。
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
公来领略,梅花能劝。
花长好、愿公更健。
便揉春为酒,翦雪作新诗,拚一日、绕花千转。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玉梅令
相关诗文:

玉梅令·疏疏雪片译文及注释

《玉梅令·疏疏雪片》是宋代姜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疏疏的雪片,飘散在溪水流淌的南苑。
春寒锁住了旧时的家园亭馆。
那里有几株玉梅,背负着对东风的怨恨,它们的高花还未绽放,但暗香已经飘远。
您前来欣赏,玉梅花能劝慰您。
花儿茁壮成长,愿您更加健康。
就用春天揉搓成酒,用雪花剪裁成新的诗篇,奋斗一天,绕着花儿千转。

诗意:
这首诗词以玉梅花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词通过描绘雪片飘散、春寒困扰、玉梅未开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于春天的期待和渴望。玉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被赋予了劝慰和鼓励的力量。作者希望玉梅花能够劝慰公众,使花儿茁壮成长,同时也表达了对读者的祝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抒情的语言,描绘了冬日雪片飞舞、春寒困扰的景象,以及玉梅花的娇媚和香气。作者通过对玉梅花的描写,融入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诗词中的玉梅花具有象征意义,它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代表了美好生活的追求。作者用玉梅花来劝慰读者,表达了对读者的祝福和鼓励,希望读者能够像玉梅花一样茁壮成长,拥有健康和美好的生活。

整首诗词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为主线,通过对雪片、玉梅花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词运用了意象的手法,将春天、玉梅花与读者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使诗词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抒情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以玉梅花的形象传递了对读者的祝福和鼓励。它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并引发读者对美好生活的思考和向往。

玉梅令·疏疏雪片读音参考

yù méi lìng
玉梅令

shū shū xuě piàn.
疏疏雪片。
sàn rù xī nán yuàn.
散入溪南苑。
chūn hán suǒ jiù jiā tíng guǎn.
春寒锁、旧家亭馆。
yǒu yù méi jǐ shù, bèi lì yuàn dōng fēng, gāo huā wèi tǔ, àn xiāng yǐ yuǎn.
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
gōng lái lǐng lüè, méi huā néng quàn.
公来领略,梅花能劝。
huā zhǎng hǎo yuàn gōng gèng jiàn.
花长好、愿公更健。
biàn róu chūn wèi jiǔ, jiǎn xuě zuò xīn shī, pàn yī rì rào huā qiān zhuǎn.
便揉春为酒,翦雪作新诗,拚一日、绕花千转。

姜夔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诗文推荐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悭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帘寂寂,月低低。旧情惟有绛都词。芙蓉影暗三更後,卧听邻娃笑语归。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

曾共君侯历聘来。去年今日踏莓苔。旌扬宅里疏疏磬。挂屩枫前草草杯。呼煮酒,摘青梅。今年官事莫徘徊。移家径入蓝田县,急急船头打鼓催。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