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秋光

问秋光朗读

殷卿领北镇,崔尹开南幕。
外事信为荣,中怀未必乐。
何如不才者,兀兀无所作。
不引窗下琴,即举池上酌。
淡交唯对水,老伴无如鹤。
自适颇从容,旁观诚濩落。
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回首语秋光,东来应不错。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问秋光译文及注释

《问秋光》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对秋光的问候,同时抒发了自己对官场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淡漠态度,以及追求内心宁静和自在的心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殷卿领北镇,崔尹开南幕。
外事信为荣,中怀未必乐。
何如不才者,兀兀无所作。
不引窗下琴,即举池上酌。
淡交唯对水,老伴无如鹤。
自适颇从容,旁观诚濩落。
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回首语秋光,东来应不错。

诗意和赏析:

《问秋光》以写秋光为引子,通过对自身处境和内心状态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和社交关系的淡漠态度,以及对自由自在、宁静恬淡的追求。

诗的开头提到了殷卿和崔尹,他们分别领导北方和南方的军队,处理外事。这是一种荣耀,但作者认为这种外在的荣耀并不能保证内心的快乐。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何如不才者,兀兀无所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不才的自嘲,感到自己无所作为。他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弹琴,而是拿起酒杯,在池塘边饮酒。这显示了他独立自主的个性和不羁的态度。

“淡交唯对水,老伴无如鹤。”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偏爱与水为伴,愿意与水为友,而与人交往则淡漠无情。作者将自己比作孤独的鹤,与水为伴,无惧岁月的流转。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作者表达了自己从容自在的态度,以及对人世间的冷眼旁观。他认为自己的身心已经转变得宁静安详,对繁华世界的追逐和纷扰变得淡泊。他以自己的心境为烟景,以烟景来映衬自己的心境。

最后两句诗中,作者回首过去,看到东方的秋光,表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认为东方的未来应该是美好的。

整首诗以描绘秋光为线索,通过展示自己的内心境界和对官场生活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和独立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诗词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余地。

问秋光读音参考

wèn qiū guāng
问秋光

yīn qīng lǐng běi zhèn, cuī yǐn kāi nán mù.
殷卿领北镇,崔尹开南幕。
wài shì xìn wèi róng, zhōng huái wèi bì lè.
外事信为荣,中怀未必乐。
hé rú bù cái zhě, wù wù wú suǒ zuò.
何如不才者,兀兀无所作。
bù yǐn chuāng xià qín, jí jǔ chí shàng zhuó.
不引窗下琴,即举池上酌。
dàn jiāo wéi duì shuǐ, lǎo bàn wú rú hè.
淡交唯对水,老伴无如鹤。
zì shì pō cóng róng, páng guān chéng huò luò.
自适颇从容,旁观诚濩落。
shēn xīn zhuǎn tián tài, yān jǐng mí dàn bó.
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huí shǒu yǔ qiū guāng, dōng lái yīng bù cuò.
回首语秋光,东来应不错。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文推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