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桐庐

雨过桐庐朗读

江势西来弯复弯,乍惊风物异乡关。
百家小聚还成县,三面无城却倚山。
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碓床间。
雨蓑烟笠严陵近,惭愧清流照客颜。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婉约惜春怀人
相关诗文:

雨过桐庐译文及注释

《雨过桐庐》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水曲折向西流,忽然惊觉异乡关。百家小聚成了县,山上无城护四面。帆影在枫叶外依依,滩声在碓床间汩汩。雨中穿着蓑衣斗笠,惭愧清流照客颜。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雨过桐庐的景象。桐庐是一个地名,位于江南地区,江水从附近蜿蜒流过。雨过后,诗人觉察到异乡的山关显得格外陌生。这里原本是百姓聚集的地方,现在却发展成了一个县城,但仍然没有城墙,只是依靠周围的山峦作为自然的防护。在江水上,船影在红叶飘落的枫树旁依依不舍,滩上的声音从碓床之间传来。诗人身穿蓑衣、戴着斗笠行走在雨中,感到自己的形象与清澈的溪水相映照,心生惭愧。

赏析:
《雨过桐庐》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一种离乡别井的思乡之情。诗中描绘了江水的曲折流淌,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异乡的山关给诗人带来了一种陌生感,体现了离乡背井之后的思乡之情。诗人对桐庐的变化感到惊讶,原本只是一个百姓聚集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县城。然而,这个县城却没有城墙,只能依靠周围的山峦作为防护,这种景象给人以一种朴素、质朴的感觉。诗中的船影和滩声以及雨中的诗人,都展示了自然景物与人的交融与共生。诗人穿着蓑衣、戴着斗笠,与雨水融为一体,形象生动。最后,诗人将自己的形象与清流相对照,表达了内心的惭愧之情。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离乡之后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雨过桐庐读音参考

yǔ guò tóng lú
雨过桐庐

jiāng shì xī lái wān fù wān, zhà jīng fēng wù yì xiāng guān.
江势西来弯复弯,乍惊风物异乡关。
bǎi jiā xiǎo jù hái chéng xiàn, sān miàn wú chéng què yǐ shān.
百家小聚还成县,三面无城却倚山。
fān yǐng yī yī fēng yè wài, tān shēng gǔ gǔ duì chuáng jiān.
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碓床间。
yǔ suō yān lì yán líng jìn, cán kuì qīng liú zhào kè yán.
雨蓑烟笠严陵近,惭愧清流照客颜。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查慎行诗文推荐

渔家小儿女,见郎娇不避。日暮并舟归,鸬鹚方晒翅。

来船桅竿高,去船橹声好。上水厌滩多,下水惜滩少。

人谓狂生本不狂,漆身吞炭事何常?乱余宾客搜亡命,赦后英雄耻故乡。宝剑尘封三尺水,麻鞵寒踏九州霜。随身一掬澜翻泪,不哭穷途哭战场。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盘烟下层霄,山骨微负士。阴阴日光淡。漠漠风气古。宝树压桥低,一溪环菜圃。香山旧吟地,花径兼宿莽。废寺亦荒凉,半间用茅补。孤清耐久坐,客至何必主。林静无...

不知淫潦啮城根,但看泥沙记水痕。去郭几家犹傍柳?边淮一带已无村。长堤冻裂功难就,浊浪侵南势易奔。贱买河鱼还废箸,此中多少未招魂?

一赋何曾敌两京,也知土木费经营。浊漳确是无情物,流尽繁华只此声。

溪女不画眉,爱听画眉鸟。夹岸一声啼,晓山青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