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二十侍郎》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一个老人与花的对话,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
诗中的老人寻花而至,看到花渐渐凋谢,感叹花的美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减少,对花的凋零感到遗憾和惋惜。
诗中还描绘了一只残莺,雨水使它不愿意再歌唱,蓑衣掉下的絮也因为没有风而挂在树上凝住。这些描写进一步强调了昔日花的繁盛与现在花的寂寞。
诗中还提到了供野食的木芽和萝蔓,强调了老人自己的孤独和无奈,但也让读者感受到老人对生活的执着和对于美好的追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老人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思念和对酒的倾慕,酒醉后就不用再说归去了。
这首诗通过对老人和花的对话,表达了时间过去不可逆转的事实,以及对美好事物凋零的感叹。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老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过去的思念。
“醉未如泥莫道归”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酬李二十侍郎》,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uì wèi rú ní mò dào gu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