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行次昭陵》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旧俗疲庸主,群雄问独夫。
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
天属尊尧典,神功协禹谟。
风云随绝足,日月继高衢。
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
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
指麾安率土,荡涤抚洪炉。
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趋。
松柏瞻虚殿,尘沙立暝途。
寂寥开国日,流恨满山隅。
**中文译文:**
旧时的陋习使昏庸的君主占主导,英雄们质疑他们的权力。预言归于龙凤的质地,威势稳定了虎狼之地。天命属于尊贵的尧的法典,神功与禹的谋略一致。风云随着不息之步,日月接续于高大的大道。古代文物多能向人效法,朝廷半由老成儒者组成。直言不惧遭受侮辱,贤者的道路不会受到阻碍。往事中的灾难仍然在影响着,人民仍未完全缓过气来。他挥动着旌旗,使国土安宁,净化并安抚纷乱之地。壮士们为陵邑的悲哀感到伤痛,幽居者向鼎湖虔诚膜拜。玉衣的朝阳自升起,铁马的汗水常奔流。眺望松柏矗立的虚殿,站在尘沙弥漫的黄昏之路。寂寥的开国之日,满怀忧愁充斥在山隅。
**诗意和赏析:**
《行次昭陵》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杜甫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抒情的笔触,写出了对时局的忧虑、对国家的关切以及对贤能之士的赞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纷争的忧虑,对才德之士的钦佩,以及对国家重建的期望。
诗中,杜甫对统治者的旧俗进行了批判,认为昏庸的君主使得英雄无法施展才华,称之为“群雄问独夫”。然后,他谈到了天命归属于贤者,将天命的描述与尧、禹的治理智慧相联系,表达了对贤能之士的赞美。诗中还出现了风云、日月的意象,象征着时局的变幻不定,但贤者依然坚守道义,成为一种稳定的象征。
杜甫在诗中多次提到“直词宁戮辱”,强调贤者应当直言不讳,宁愿面对侮辱,也不违背心中的正义。他呼吁士人们不要退避,不要走崎岖的路,要坚守贤路,为国家社稷出一份力。
整首诗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希望,抒发了对旧乱的不满以及对新局势的期待。通过对贤者、英雄和平民的描写,诗中充满了对于时局和人物的感慨,展现了杜甫深切的爱国情怀和对正义道路的执着追求。
“幽人拜鼎湖”出自唐代杜甫的《行次昭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ōu rén bài dǐng hú,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