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韵)》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
渊明漫爱重九,匈次正崔嵬。
酒亦关人何事,正自能不尔,谁遣白衣来。
醉把西风扇,随处障尘埃。
为公饮,须一日,三百杯。
此山高处东望,云气见蓬莱。
翳凤骖鸾公去,落佩倒冠吾事,抱病且登台。
归路有明月,人影共徘徊。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辛弃疾在某个九月的一次游玩的情景。诗中提到了黄菊盛开的景象,暗示了秋天的到来。辛弃疾感叹时间的流逝,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享受到这样的美景。诗中还提到了渊明(指东晋文学家陆机)喜爱重九(重阳节)的习俗,以及匈次(指古代的匈奴)和崔嵬(指山名)等地名,增添了诗情的广阔和深邃。
诗人畅饮之余,感慨人生短暂,不知何事能使自己不再如此,谁能派遣一位白衣人前来解忧。他醉饮着西风,随处扇去尘埃,意味着他想通过酒来忘却尘世的烦恼。他为了公共的事业愿意饮酒,一天要喝三百杯。他站在高山上东望,云气中仿佛看到了仙境蓬莱的景象。
诗的最后,他提到了翳凤骖鸾公(指辛弃疾自称),表示自己抱病登台,已经落得了倒冠的境地。但他依然怀揣着梦想,回家的路上有明亮的月光,自己的人影和明月一起徘徊。
赏析:
这首诗词以辛弃疾独特的写作风格,抒发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融入了饮酒、山水和倒冠等意象,表达了他对自由、快乐和高尚品质的向往。
辛弃疾以流畅的词句和鲜明的意象,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的黄菊、西风、云气等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相互呼应,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此外,诗中的渊明、匈次等地名和典故的引用,展示了辛弃疾对古代文化的熟悉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整首诗词既有古典意境的浪漫情怀,又蕴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韵)》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理想的思考,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感慨与追求。诗词中丰富的意象和典故,以及优美的词句,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具有辛弃疾诗词的特色。
“匈次正崔嵬”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ōng cì zhèng cuī wéi,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