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未暇缘匆匆赏析

草书未暇缘匆匆朗读

《王颐赴建州钱监求诗及草书》是苏轼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曾在武功认识你,寒冷的厅堂里夜晚共饮。酒杯空了,蜡烛烧尽,话语却不断,疲倦的仆人站立入睡在僵硬的屏风前。丁宁劝我学习不要停止,他自称是方瞳翁的亲传弟子。唉,可惜我听到道理却没有早早觉悟,醉酒时的梦境颠倒迷离,像是跟着盲人和聋子一样。近来忧愁和困苦不断剥夺我的意志,我的心情变得冷落凄凉,像霜中的蓬草一样。我羡慕你,你的容颜逐渐少年,外表渐渐减少,内在却充实。我的思绪像河车拉水一样涌入我的脑海,丹砂附着火焰染红了我的脸颊。我们在大梁相遇又东行,只是不知何时能够离开这个笼子。我还没能够请求勾漏令的允许,官府似乎只给了我锡和铜。我留下这首诗在河上,以慰离别之情,但我的草书却匆匆未能完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与王颐在建州钱监相遇的情景,并表达了苏轼的感慨和希望。诗中,苏轼回忆起与王颐在武功相识的过去,描述了两人在寒厅夜晚共饮的情景。酒杯空了、蜡烛烧尽,他们的对话却不断,展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心灵的交流。然而,苏轼在醉酒时的梦境中感到困惑和迷茫,他意识到自己对道理的理解来得晚,有些事情已经无法挽回。

诗中还表达了苏轼内心的忧愁和困苦,他感到自己的意志被剥夺,生活变得萧索和凄凉。与此同时,他羡慕王颐,看到他逐渐变老,但内心却越发充实。这种羡慕并非外表的年轻,而是内在的丰富和成长。苏轼感觉自己无法摆脱思绪的困扰,就像河车挽水一样,思绪不断涌入他的脑海,同时他的脸颊也被焦虑和烦恼染红。

最后,苏轼表达了对与王颐相聚的渴望,希望能够早日离开眼下的困境,摆脱樊笼的束缚。他也希望能够获得勾漏令的允许,以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和学习,但官府似乎只给了他一些微不足道的奖励和支持。

整首诗词以苏轼自身的经历和情感为基础,表达了他对友谊、学习和人生的思考。他通过与王颐的交流和对自己的反思,展示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学习的渴望。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的挣扎和对未来的期盼。

这首诗词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夜晚的饮酒场景和苏轼的内心感受,诗人将读者带入他的世界,分享他的忧愁、困惑和希望。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如酒阑烛尽、倦仆立寐、河车挽水等,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友谊、学习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困境的抱怨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内心的反思和情感的抒发,他传达了一种深情而真实的情感体验,使读者能够与他产生共鸣。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展示了苏轼作为文人的独特风采和情感表达能力。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