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王安石创作的《杂咏八首》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杂咏八首》
召公方伯尊,
材亦圣人亚。
农时惮烦民,
听讼甘棠下。
嗟今千室长,
已耻问耕稼。
弹琴高堂上,
欲以世为化。
译文:
召公方伯尊,
其才亦圣人似。
农时忧烦民众,
倾听甘棠下。
叹今时富贵者众多,
已经羞于询问农耕。
弹琴于高堂之上,
欲以音乐改变世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王安石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慨。诗中以召公(古代封建时代的地方官员)来象征统治者,借以表达对社会贤才的渴望和期待。王安石认为,召公虽然地位崇高,但在才德方面并不如圣人亚,这反映了他对官员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期望。
诗中提到了农时的烦忧和民众的艰辛。王安石呼吁统治者要关注农民的辛劳和农时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了解民众的需要和困境,从而更好地施政治理。
接下来的几句诗表达了王安石对当时富贵人物的失望和不满。他感叹现在的富贵人家眷居高官厚,却不愿意问津农耕,对农民劳作和农业生产漠不关心,这使他感到耻辱。这种情绪反映了他对社会不公和贵族阶层的不满。
最后一句诗中,王安石提到了自己在高堂上弹琴的愿望。这是他希望通过音乐的力量来改变社会,以期望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世俗社会更加美好和公正。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王安石的社会关怀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失望。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他呼吁统治者和富贵人物关注民众的疾苦,倡导公平正义,以期望实现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欲以世为化”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杂咏八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yǐ shì wèi huà,诗句平仄:仄仄仄仄仄。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