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是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丹碧沉沉虎豹闲,
松幢引度九重关。
人间未觉浑无路,
天上还惊更有山。
瑶草红泉供挹酌,
金风白露送跻攀。
良游自叹平生误,
便欲归家鬓已斑。
诗意:
诗人描述了自己登上庐山的景象和心境。诗中的庐山被描绘成红色和碧绿色的美景,虎豹自在游荡其中。松树的幢帐引领诗人穿过九重关,进入庐山之中。诗人感叹人间的人们未曾意识到自然界中隐藏的壮丽山峦,而天空中的山峰更加令人惊叹。诗人用瑶草和红泉来描述庐山的美景,以及金风和白露来描绘攀登山峰的艰辛。在这次美丽的旅行中,诗人自叹自己一生中走过的路都是错误的,他渴望回家,但已经年老发白。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庐山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以鲜明的色彩和形象来描绘庐山的景色,使用了丹碧、松幢、瑶草和红泉等词语,给人一种美丽而生动的感觉。诗中的九重关象征着攀登庐山的困难和艰险,而金风和白露则表现了攀登山峰的艰辛和挑战。整首诗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他感叹自己一生的追求可能是错误的,渴望回到家中,但年老的现实已经让他心生白发。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传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反思。它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诗人的无奈,引起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追求的反思。同时,诗中所表现的主题也是人们常常会经历的情感和心境,具有普遍的共鸣力。
“人间未觉浑无路”出自宋代晁补之的《登庐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én jiān wèi jué hún wú lù,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