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角参差灩澦前赏析

石角参差灩澦前朗读

诗词:《游庐山山阳七咏其六三峡石桥》

泛译:在庐山山阳游玩,写了七首诗,这是第六首,描述了三峡的石桥。

中文译文:
三峡波涛饱泝沿,
过桥雷电记当年。
江声仿佛瞿唐口,
石角参差灩澦前。
应有夜猿啼古木,
已将秋叶作归船。
老僧未省游巴蜀,
松下相逢问信然。

诗意:
这首诗是苏辙在游览庐山山阳时写的,描绘了三峡的景色和桥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三峡波涛滚滚的景象的感叹,同时提到了过桥时雷电交加的景象,勾起了他对过去历史的回忆。他描述了江水的声音仿佛是从古代传来的,犹如瞿唐(指古代文人瞿塘峡)的声音。石桥前的石角错落有致,流水潺潺,给人一种美丽的感觉。诗中还提到了夜晚猿猴在古老的树木上啼叫的场景,以及秋叶随船归去的景象。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曾去过巴蜀地区的遗憾,他希望能在松树下与他人相遇,探询巴蜀之事。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游览三峡石桥的景色和感受。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如波涛饱满、石角参差等,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江水的浩渺和山景的壮丽。同时,通过描绘雷电和夜晚猿猴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的回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展现了他对巴蜀之地的向往和对旅途中的相遇的期望。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感受,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