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久遗戈金不销赏析

岁久遗戈金不销朗读

《长平戈头歌》是明代刘基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长平战场的景象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思考和对悲惨命运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长平战骨烟尘飘,
岁久遗戈金不销。
野人耕地初拾得,
土花渍出珊瑚色。
邯郸小儿强解事,
枉使泥沙埋利器。
四十万人非少弱,
勇怯贤愚一朝弃。
阴坑血冷秋复春,
朅壤食尽苍蛇鳞。
湮沦长愧杜邮剑,
废坠空忆椿喉人。
故垒中宵鬼神入,
云愁月暗戈应泣。
呜呼!当时岂无牧与颇,
戈乎不遇可奈何!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长平战场的景象,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战争的思考。诗词一开始描述了战场上烟尘弥漫、战骨遗落的景象,展现出岁月的流转,但金属战骨却永久不销。接着,诗人描写了一个野人在战场上耕地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把被泥沙埋没的战斗利器,利器上沾满了泥土的颜色,给人以珊瑚般的红色印象。

然后,诗人转向表达他对那些无辜牺牲的人们的思念和悲痛。他提到邯郸的小孩子们勉强理解战争的事情,但他们却无意中埋没了这些有利于生存的武器。四十万人中,不乏勇敢的人,但他们都在一夜之间被抛弃,不论是勇敢者还是胆怯者,贤者还是愚者。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战场上冷酷的景象,尸骨堆积如山,血迹冻结在寒冷的秋天,却在春天又复苏。诗人提到朅壤(音qiè rǎng)这个地方,形容那里人们因为战争而饥饿到只能吃蛇肉,就像苍蝇的鳞片一样细小。

最后,诗人以悲痛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痛惜。他怀念杜邮(音dù yóu)剑,感叹它沉默在湮沦之中,他也回忆起椿喉(音chūn hóu)人,可能是指一位英勇的战士。诗人认为这些战士的功勋和武器都被遗忘了。夜晚,战场上鬼神潜入故垒,云愁笼罩,月色昏暗,战争的创伤令战斗的武器都应该哭泣。最后,诗人发出悲叹之声,他问道,当时岂无牧与颇(音pō),指的是当时没有得到善待《长平戈头歌》是明代刘基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长平战场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思考和对战争中无辜受害者的怀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战场的景象,如烟尘弥漫、战骨遗留等,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凄惨氛围。诗人提到岁久遗留的战骨金属不腐,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持久。接着,诗人通过一个野人在战场上耕地时发现的一把被泥沙掩埋的利器,以及利器上渗出的珊瑚色土花,表达了对战争中被掩埋的希望和生命力的思考。

诗人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对普通人民的影响。他提到邯郸的小孩子们勉强理解战争,却无意间埋没了有利于生存的武器,暗示了无辜者在战争中的无辜牺牲。诗人强调四十万人中的勇者和胆怯者都在战争中被抛弃,贤者和愚者同样遭受命运的摆布,表达了对悲惨命运的思考和对战争公平性的质疑。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战场的冷酷景象,如血迹冻结、秋复春等,进一步加深了对战争的描绘。他提到朅壤这个地方,形容那里的人们因战争而饥饿,只能吃蛇肉,暗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绝望。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战争中英勇战士的怀念和对战争的悲痛之情。他提到杜邮剑和椿喉人,表达了对这些英勇战士功勋的惋惜和对他们的遗忘之感。诗人以悲痛的语气描述战场夜晚鬼神的现象,云愁笼罩,月色昏暗,战争的创伤令战斗的武器也应该哭泣。最后,诗人以呼喊的方式表达对战争中牺牲者的怀念和对战争的无奈之情。

整首诗以战争为背景,通过描绘战场景象、表达对战争的思考和对战争中受害者的怀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战争残酷性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意象,以及悲痛的语调,使读者对战争的破坏力和对人性的摧残有着更深刻的感受。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