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鉴不远
殷鉴不远的意思
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
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例子:宋与金的历史,对崇桢说来,殷鉴不远,而他绝不愿在臣民心目和后代史书中被看成是懦弱无能的君主。(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谜语: 本地商标 (谜底:殷鉴不远)
故事: 商朝末期,商纣王昏庸无能,对内残暴统治,社会十分腐败。西方诸侯之长的“西伯”周文王曾怀着一片好心,提出诚恳的劝告:殷商的教训不必向远处去找,就在夏桀那一代。商纣王没有接纳,终于被周武王所灭。
殷鉴不远的详细解释
【释义】
殷商灭亡的教训,近在眼前。语出《诗经・大雅・荡》。后用“殷鉴不远”比喻前人的教训近在眼前,不可不慎。
【典源】
《诗经・大雅・荡》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1]曰:“[2]!咨[3][4]。人亦有言:『[5]之[6],枝叶未有害,本实先[7]。』殷[8]不远,在夏后之世。”
注解
[1]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详。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文王。
[2]咨:表示感叹的语气。
[3]女:你,通“汝”。
[4]殷商:此指纣王。
[5]颠沛:偃仆、倾倒。
[6]揭:显露、揭露。
[7]拨:破败、败坏。
[8]鉴:同“鉴”,镜子。引申为可作为警戒、警惕的事。
【典故】
《诗经・大雅・荡》这首诗是周代末年的诗人,借托周代初期的贤君周文王斥责殷商的暴君无道,荒废政事,不问民间疾苦,用以讽刺劝戒周厉王,同时强调要以商代灭亡的历史为借镜,希望君王能及时醒悟。“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意思就是说:殷人灭夏,近在眼前,殷的子孙引以为戒,今则周人灭殷,殷之亡周人更应引以为戒。后来“殷鉴不远”被用来比喻前人的教训近在眼前,不可不慎。
【书证】
- 01.《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源)
- 02.《后汉书・卷七○・郑孔荀列传・郑太》:“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卓以为资援也。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
- 03.《魏书・卷一○○・高句丽列传》:“琏惑其左右之说,云朝廷昔与冯氏婚姻,未几而灭其国,殷鉴不远,宜以方便辞之。”
- 04.《晋书・卷一○二・刘聪载记》:“昔齐桓公任易牙而乱,孝怀委黄皓而灭,此皆覆车于前,殷鉴不远。”
- 05.《旧唐书・卷七一・魏征列传》:“若策名得地,则九族荫其余辉;委质非人,则一身不能自保。殷鉴不远,公所闻见。”
- 06.《资治通鉴・卷五九・汉纪五一・灵帝中平六年》:“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卓以为资援也!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宜在速决。”
【用法】
语义比喻前人的教训近在眼前,不可不慎。
类别用在“记取教训”的表述上。
例句
①虽说是殷鉴不远,却仍敌不过人们的善忘。
②泡沫经济的殷鉴不远,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以免重蹈覆辙。
③过去滥垦土地的结果,造成许多天灾,殷鉴不远,我们还能轻忽环保吗?
④去年台风造成的灾情殷鉴不远,今年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做好防台准备。
⑤上次大火殷鉴不远,消防局应严格执行净空巷道计划,并拟出确切之时间表。
殷鉴不远的翻译
- one need not look far for a le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