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得患失
患得患失的意思
患:忧虑。
没有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恐怕失去。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也作状语、补语;含贬义。
例子:1. 既无“患得患失”的念头,心情也自然安泰,决非欲“骗人安心,所以这样说”的:切祈明鉴为幸。(鲁迅《两地书》六0)
2. 宋·胡宏《胡子·知言》:“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3. 明·李贽《焚书·答邓明府》:“不可贪位慕禄也,不可患得患失也。”
4. 现代·王朔《我是你爸爸》:“他差不多开始恨自己了,恨自己的腼腆、羞涩、患得患失。”
5. 现代·王安忆《叔叔的故事》:“他还难免会有患得患失的心理,惟恐选择的这—样东西其实并不对他合适,而旧有的已经失不再来了。”
正音:“得”,读作“dé”,不能读作“dě”。
谜语: 病愈 (谜底:患得患失)
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可鄙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患得患失的详细解释
【释义】
在没得到以前怕得不到,得到以后又怕失去。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语本《论语・阳货》。△“无所不至”
【典源】
《论语・阳货》
子曰:“[1]可与[2]也与哉?其未得之也,[3];既得之,[4]。苟患失之,[5]矣。”
【典故】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说:“人格低下的人是不能侍奉君王的,因为他们只注重名利,没得到前害怕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会失去。如果担心到手的名利失去的话,为了继续保有它,他们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这就是说,如果君主身边的人品德不好的话,他们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影响朝政,蒙蔽视听,进而使国家人民受到危害,所以这种人是绝对不能事君的。孔子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说明小人对名利得失的忧虑。后来“患得患失”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
【书证】
- 01.《朱子语类・卷七二・易・咸》:“往来只是一般往来,但憧憧之往来者,患得患失,既要感这个,又要感那个,便自憧憧忙乱,用其私心而已。”
- 02.《宋史・卷三八○・何铸等列传》:“论曰:『……孔子所谓鄙夫患得患失无所不至者,此辈是已。』”
- 03.宋・胡宏《胡子知言・卷二・好恶》:“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利势,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 04.明・李贽《焚书・卷一・书答・答邓明府》:“则必曰专志道德,无求功名,不可贪位慕禄也,不可患得患失也。”
- 05.《明史・卷二○七・刘世龙列传》:“天下风俗之不正,由于人心之坏。人心之坏,患得患失使然也。”
【用法】
语义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
类别用在“贪得患失”的表述上。
例句
①明天的考试尽力而为就是,不必患得患失,弄得自己焦虑难安。
②就因为你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让人受不了,以致每段恋情都不了了之。
③考试前夕最忌讳患得患失的心态,容易导致生活失常,而使成绩不理想。
④这个奖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也无法强求,你不要患得患失,自寻烦恼。
⑤老师叮咛我们用平常心去看待明天的冠亚军之争,不要患得患失,以免表现失常。
患得患失的翻译
- worry about personal gains and losses
- 利害得失(りがいとくしつ)によくよくする
- своекорыстие
- attaché à son propre intérêt